第16章 太平湖上临江仙


小说:红楼:我被困在同一天  作者:历史的怪圈
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! 红楼:我被困在同一天 https://www.qiuxiaoshuo.org/read/239625.html 全文阅读!求小说网,有求必应!
  诗会临场出题,可以避免有人提前准备,或者出现买诗的情况。
  如此一来,对作诗之人的要求就提高了不少,除了需要文学素养,灵感也很重要。
  湖面经过短暂的嘈杂之后,很快就都安静下来,开始琢磨沉思,快则半个时辰,慢的两三个时辰出诗的也有。
  明明湖面楼船如织,却静谧幽然,再搭配这皎洁的满月,别有一番风味。
  宝钗看着远处的盈盈水波,似有所思。
  “薛妹妹在想什么?”
  “没....没什么。”
  沈沅看了看少女清丽的侧颜,温声道:“妹妹好似有什么感悟?不妨说来听听。”
  宝钗默然稍许,轻声道:“这世间女子,是否只能如那水上轻舟,随波逐流....”
  沈沅闻言一怔,还以为宝钗拿了黛玉的剧本,不料少女竟也有这般感伤的时候。
  少女多愁,谁说薛宝钗只有心思玲珑的一面,每个人本来就是多彩的性格,并非简单的标签能定义。
  黛玉的多愁善感是伤春悲秋、寄情于物,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。
  而宝钗却不同,她的善感则是在该如何奋进,如何争取自己的命运。
  沈沅握着少女的手,紧了紧,柔声道:“女子的手....也能执起船桨,掌握自己的航向。”
  少女闻言,抬眸看向身旁温润的少年,嫣然一笑,芳心畅然,此刻是有人懂她的。
  “外面有风,妹妹小心着凉。”
  沈沅说着,正欲脱下自己的外袍为宝钗披上。
  却见少女轻摇螓首,握着他的手,并不想分开。
  “沈郎,我们进去吧。”宝钗露着梨涡,嫣然浅笑道:“我恰有所感,想写下来!”
  说罢,少女牵着少年的手,进了房间。
  “莺儿,研墨。”
  “啊....?好的,姑娘。”
  房内有船家提前准备好了纸笔,待莺儿磨好墨,宝钗提笔开始在桌案宣纸上书写起来。
  沈沅有些好奇,在旁边垂眸打量,当慢慢看完宝钗所书之时,心头一阵古怪。
  “白玉堂前春解舞,东风卷得均匀。蜂围蝶阵乱纷纷。
  几曾随逝水?岂必委芳尘?
  万缕千丝终不改,任他随聚随分。韶华休笑本无根。
  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”
  这....临江仙?
  沈沅一时讶然,之前他还在给宝钗的书信中,抄了这最后一句。
  不曾想,这首词竟在此情此景下,还是被薛宝钗作了出来。
  不得不让人感慨命运使然,这首词注定属于薛宝钗。
  “好词!薛妹妹,这首临江仙何题?”
  宝钗想了想,妙眸闪动,落笔题名,缓缓道:“柳絮。”
  【临江仙·柳絮】!
  沈沅:“......”
  命运这个东西确实奇妙,连词题竟也与原著一样。
  “姑娘写的真好!”
  一旁的莺儿也不禁欢快喝彩,她虽不识字,也不知词中何意,但听着就感觉好。
  这倒并非是丫头为了讨好自家姑娘,出言尬吹。
  古往今来,确实好的诗词,能让人感觉到一股韵味,是故民间普通百姓,虽不甚明了那些千古名作之意,却也不妨碍李杜诗篇口口相传。
  “薛妹妹这首临江仙,确实写的妙极,颇有不拘世俗的飒爽之感。”沈沅看向明媚的少女,微笑道:“似乎还蕴含....远大志向。”
  宝钗被情郎看得有些脸热,轻声道:“这最后一句是....借用沈郎的话呢。”
  沈沅笑了笑,却也不好解释。
  ‘好风凭借力,送我入青云’,这原本就是宝钗的诗,自是表达了她内心的某些想法。
  若是身在后世,这位薛妹妹或许会兼具女强人与贤妻良母的角色,是个完美伴侣。
  “薛妹妹何不落款?”
  宝钗闻言,看着那宣纸左下角的位置,却是愣住。
  古代诗词书画的落款,一般会写字号,而宝钗身为闺阁女子,既无字,也无号。
  若是直书姓名,又显浅薄。
  沈沅眸光微动,笑道:“我给妹妹想個别号,如何?”
  宝钗听了,芳心好奇,嫣然道:“沈郎说来。”
  “蘅芜仙子。”
  宝钗一愣,这别号倒好,却让少女生出羞意,嗔道:“哪有人自称仙子的?”
  “有何不可?方才还说妹妹不拘世俗,这下又拘谨起来。”
  沈沅说罢,直接拿过宝钗手中之笔,赫然替少女写下落款:
  『蘅芜仙子词临江仙,己亥年中秋,书于应天太平湖上。』
  ......
  戌时三刻,太平湖,那三层高大楼船之上。
  此时,距出题已过去约半个时辰。
  周边陆续有楼船靠近高船,不一会儿,就有人通过长杆竹夹,将所作诗词传递上去。
  很快,便有人高声诵读。
  “【凌波暇赞】
  水波荡漾照晴空,波光粼粼映苍穹。微风拂面水波涌,鱼跃龙门落彩虹。
  ——赵灵云。”
  李守中摇了摇头,示意念下一首。
  这诗确实有点......口水话,勉强算作一首打油诗。
  所有的意思都表达在字面上,毫无意韵可言。
  很快,便是下一首。
  “【泮水】
  思乐泮水,薄采其芹。王侯戾止,言观其旂。
  其旂茷茷,鸾声哕哕。无小无大,从公于迈。
  思乐泮水,薄采其藻。将相戾止,其马蹻蹻。
  其马蹻蹻,其音昭昭。载色载笑,匪怒伊教。
  ——吴显忠。”
  李守中听闻,略微咀嚼,随后抚须颔首,示意可以留下待评。
  其他楼船上众人听了,纷纷议论起来。
  “此诗甚好,古早诗体,颇有先秦之文风。”
  “不愧是金陵四大才子之一的吴显忠。”
  “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用先秦诗体了,足见其文底深厚,远非我等能及......”
  正在众人对此诗不吝赞美之时,离高船不远处的一艘二层楼船上,两个唇红齿白的纤柔少年,凭栏站着。
  “这诗文绉绉的,感觉一点都不好,你说是吧,湘云。”说话之人,正是男装打扮的江秋儿。
  少女在家待不住,便跑来太平湖上赏月。
  身旁那个年岁更小些的少年,是她的闺中好友史湘云,此时也着男装打扮。
  史湘云此时正寄居于叔父史鼎家中,同为官宦家眷,她与江秋儿相识,并不为奇。
  湘云点了点螓首,对好友的话深表赞同,大咧道:“就是,堆砌辞藻,像在卖弄学问,一点感情都没有。”
  ......
  沈沅的船离那高船也不远,刚才那几首诗也听得清楚,却有些疑问。
  “这几首诗,好像都与中秋无涉?”
  “以往确是有要求,所作诗词除了要切合主题,还需与中秋相关。”宝钗解释着:“后来,李老先生觉得如此,限制太多,难出佳作,便从去年开始,不再要求诗词强合中秋之意,只要切题即可。”
  确实,临场作诗,如果限制太多,很难有好作品出来。
  就在两人说话间,忽闻房外有争吵声传来。
  “莺儿,你出去看看。”宝钗吩咐道。
  莺儿应声出了房间,来到露台,便见船家与另一艘楼船上的人起了争执。
  “船家,发生了什么事?”
  “莺儿姑娘,湖面现在楼船有些多,发生了拥堵,后面的船只叫咱们让行。”
  莺儿闻言,四下看了看,发现自己这船离那高船很近了,而且左右还有船,后面的船让他们让路,简直是无理取闹。
  丫头便也来了气,俏声道:“不用理他们,有本事他们就自个儿飞过去。”
  这话被对方听了去,便见那边有个小厮呛道:“也没见你们递诗过去,若只是看热闹,就离远点,别挡了我们冯公子递诗。”
  “风公子也好,雨公子也好,总要讲道理,是我们先来的。”
  “诶,哪来的野丫头,连冯公子都不知道,你......”
  那小厮还要呵斥,却被一华服公子抬手阻止。
  此人正是金陵四大才子之一的冯潜,字书明。
  冯书明隔着船,两丈远的距离,打量了眼莺儿,见莺儿生的颇为好看,便微笑道:“在下冯书明,方才多有唐突,还望姑娘见谅。”
  莺儿并不认识此人,只简单应了一句,就欲转身回房间。
  对方那小厮知晓自家公子的风流习性,便开口帮腔道:“我家冯公子,可是金陵四大才子之一,多少姑娘想见而不得....”
  却见莺儿并不理会,俏声道:“那也得先来后到。”
  丫头可不傻,岂能看不出冯书明眼中的贪婪。
  冯书明闻言,怔了一下,脸色冷了下来,瞟了身旁的小厮一眼。
  小厮见状,故意提高了嗓门,大声喝道:“自己写不出诗来,却还阻挠我家冯公子递诗,好生无理取闹!”
  这一声大嗓门,一下便吸引了周围楼船的目光,纷纷朝他们看来,就连高船上的李守中等人,也被惊动,视线投向这边。
  很多人不明原委,只以为是沈沅他们的船,故意挡着不让冯书明递诗,便有人开口指责起来。
  “岂有这般道理,看热闹的挤到了主角前面。”
  “就是!赶紧让让,别耽搁了冯公子递诗。”
  “不知冯公子今天会拿出怎样的佳作?”
  “去年冯公子可是拿了楼船诗会第二,今年想必也不会差。”
  “大家都着急看冯公子的诗,前面的那船,快些让让吧。”
  围观之人,你一言,我一嘴,都将矛头对准了沈沅他们这边,这些人并不关注事实是什么,只相信他们自以为的。
  在他们看来,金陵四大才子的话,就是比一个小丫头的话可信,冯书明也是看清了这点,才将事情闹大,让这不识抬举的丫头难堪。
  文人虽不说脏话,却也‘口诛笔伐’,莺儿被淹没在舆论声中,委屈的差点哭出声来。
  “莺儿。”
  这时,沈沅的声音从房内传出。
  莺儿听到熟悉的声音,收回心神,强忍着眼眶中打转的泪珠,进了房间。
  而外面的人见状,指责之声越来越大。
  很快,莺儿手中拿了一张宣纸从房中走出。
  丫头站着露台上,将手中的纸高高举起,芳心底气十足,扯了扯嗓子,俏声道:“是我们先过来递诗的,凭什么让!”
  众人闻言,指责之声戛然而止,看了看莺儿手中的宣纸,又看向冯书明。
  吃瓜群众的脑子终于开始转动。
  冯书明被众人用怀疑的眼神盯着,嘴角不禁抽了抽,没想到前面这人还真拿出了诗。
  一旁的小厮见状,心思电转,眼中闪过狡黠,高声道:“他们不过是临时凑了一首,来应付大家的!”
  此话甚为狡猾,没人能证明沈沅他们是临时凑的,但普通人的诗,水平肯定一般。
  只要念出来大家一听,跟个打油诗一样,大家多半会相信是临时胡凑的。
  围观众人心中的倾向,又开始反转,这些人本来就欠缺思考,极容易被人引导。
  却见此时,莺儿一点不慌,这诗好不好,她难道还不知?
  并未理会那些墙头草,她让船家靠近了那高船一些,然后用竹夹将手中宣纸递上。
  很快,高亢洪亮的声音,在万众瞩目下响起。
  “【临江仙·柳絮】
  白玉堂前春解舞,东风卷得均匀。蜂围蝶阵乱纷纷。
  几曾随逝水?岂必委芳尘?
  万缕千丝终不改,任他随聚随分。韶华休笑本无根。
  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
  ——蘅芜仙子。”
  朗读之声停止,仿佛似有魔力一般,牵动了所有人的思绪。
  一时间,整个太平湖上,万籁俱寂。
  李守中抚着茶杯的手,忍不住颤动了下,旋即眸光大盛,脑海中回荡着刚才的那些词句,胸中澎湃之意翻涌。
  其他几位儒师同样面色异变,目露惊然。
  某个楼船中,江秋儿和史湘云同样心潮澎湃,脑中似有共鸣之音回响。
  其他围观之人,尽皆呆若木然,谁敢说这是打油诗?谁能说这是临时凑的?你凑一首这样的试试......
  冯书明主仆二人则是面色苍白,神情明显有些慌乱,接下来该如何圆场......
  众人震惊,不仅惊于这首词的超强意韵,更惊于此词的署名,蘅芜仙子......
  这分明是哪位女子的别号吧?
  女子......?
  在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当下,此间真有这般奇女子?
  众人感受到的是洒脱,是飒然,是不拘世俗,且蕴藏远大志向......
  这能是一个女子吗?
  正在所有人怔神间,却见这边莺儿露出傲然一笑,清声开口,如莺啭啼鸣。
  “这里还有一首,是我家公子所作。”
  说罢,再次用竹夹将另一张宣纸递上。
  高船上的人接过,扫了一眼,瞬间眸光大亮。
  又是一首临江仙!
  迎上众人好奇的目光,他高亢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......
  “【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】
  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
  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  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
  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
  “......”
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! 红楼:我被困在同一天最新章节 https://www.qiuxiaoshuo.org/read/239625.html ,欢迎收藏!求小说网,有求必应!